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關于推進“四權改革”“以水四定”總體部署和工作要求,強化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現就加快高效節水農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決策部署,按照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關于推進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四權”改革工作部署,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以水定產”的原則,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充分利用現有供水工程和蓄水設施,綜合應用農藝、農機、工程、生物等技術,北部節水挖潛、中部提質增效、南部開源擴面,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為促進農業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優化種植結構,轉變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益,建立以信息化管理為重點的現代節水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努力打造國家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到2025年,全區力爭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效節水農業300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其中,北部引黃灌區100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中部干旱帶100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7以上;南部山區100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75以上。中部揚黃灌區、南部庫井灌區基本實現高效節水農業全覆蓋,北部引黃灌區覆蓋率達到40%。
(三)實施范圍。按照200毫米和400毫米降水線并結合行政區域劃分,北部引黃灌區涉及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中衛市(沙坡頭區自流灌區、中寧縣自流灌區)。中部干旱帶涉及吳忠市(紅寺堡區、鹽池縣、同心縣)、中衛市(海原縣、沙坡頭區興仁鎮和香山鄉、中寧縣喊叫水鄉和徐套鄉)。南部山區涉及固原市。
二、重點任務
(一)科學規劃,分區施策。
1.北部引黃灌區。引黃自流灌區依托唐徠渠、惠農渠、秦漢渠等干渠,采取工程節水與農藝節水相結合的方式,實施田間畦灌改滴灌、噴灌,壓減灌溉定額超過600立方米的水稻、瓜菜等作物,發展灌溉定額低于400立方米的玉米、設施農業、優質飼草等作物。賀蘭山東麓揚黃灌區依托西干渠和第二農場渠,實施田間畦灌改滴灌,重點發展釀酒葡萄、枸杞、蘋果等產業。河東揚黃灌區依托東干渠、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等工程,實施田間畦灌改滴灌、噴灌,重點發展玉米、優質飼草、瓜菜、紅棗等產業。
2.中部干旱帶。依托固海、固擴、鹽環定、紅寺堡四大揚黃工程,供水和調蓄相協調,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結合,在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區、海原縣、中寧縣喊叫水鄉和徐套鄉、沙坡頭區興仁鎮和香山鄉等區域,大力推廣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配套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和自動化控制設施,進一步優化水土資源配置,推動耕地利用由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重點發展玉米、馬鈴薯、小雜糧、優質飼草、黃花菜、釀酒葡萄、枸杞、蘋果、紅棗等產業。
3.南部山區。堅持黃河水、庫井水、非常規水聯調聯用,利用好天上水。結合實施固原市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提高庫井灌區灌溉保證率和農業生產水平,原州區圍繞何家溝、沈家河等水庫,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全覆蓋;啟動實施西吉縣黃河水引調工程,置換地下水資源,實現農業用水、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相協調;彭陽縣優先利用紅河、茹河流域水資源,示范推廣旱改水、覆膜保墑和集雨補灌,重點發展玉米、馬鈴薯、小雜糧、優質飼草、冷涼蔬菜、紅梅杏、蘋果、中藥材等產業。
(二)節用并舉,提質擴面。
1.北部節水挖潛。堅持農業高效用水與生態平衡、鹽堿地改良相兼顧,優化調整種植結構,逐步壓減水稻面積,推廣控灌技術,畝均節水200立方米,節水潛力1.6億立方米;適度壓減灌溉定額超過600立方米的農作物規模并嚴格定額管理,畝均節水100立方米,節水潛力0.2億立方米。現有灌區實施畦灌改滴灌60萬畝左右,畝均節水80立方米,節水潛力0.48億立方米。節約水量支持本區域釀酒葡萄、枸杞等產業發展和北水南調。
2.中部提質增效。堅持農業高效用水與作物產量、品質相兼顧,實施滴灌和水肥一體化工程,現有灌區實現畦灌改滴灌60萬畝左右,提高抗旱穩產能力,畝均節水80立方米,節水潛力0.48億立方米,節約水量主要用于保障灌區周邊延伸供水范圍新增的葡萄、枸杞產業發展用水。改造提升現有灌區已建的10萬畝滴灌工程。充分挖掘水土資源潛力,支持釀酒葡萄、枸杞等特色產業發展高效節水。
3.南部開源擴面。堅持農業高效用水與擴大灌溉面積、維系河流生命健康相兼顧,系統謀劃和推進固海、固擴揚黃工程更新改造和干渠調蓄工程建設,著力增強骨干泵站、渠道輸配水和調水能力,實現北水南調。重點挖掘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和擴大水澆地規模的潛力,北調黃河水,南引涇河水,新建與改造相結合,川地臺地相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為南部山區發展現代農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生態建設提供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三)加快建設,一體配套。
1.實施水源保障工程。實施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加快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供水、沙坡頭區興仁灌區供水、海原縣西安揚黃、西吉縣揚黃等工程建設,完善海原縣三塘、原州區何家溝灌區配套工程。自流灌區實施骨干渠道與調蓄水庫連通工程,引揚黃灌區新建一批干渠調蓄和應急調蓄工程,南部山區新建彭陽縣石家峽等中型水庫。資源化利用非常規水資源。
2.實施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北部引黃灌區重點實施“黃河水+蓄水池+滴灌(噴灌)”“機井+滴灌(噴灌)”工程,新增高效節水農業100萬畝;中部干旱帶重點實施“黃河水+調蓄水池+滴灌”工程,新增及改造提升高效節水農業100萬畝。南部山區重點實施“黃河水+調蓄水池+滴灌”“水庫水+高位蓄水池+滴灌”“機井+滴灌(噴灌)”工程,改造提升及新增高效節水農業100萬畝。
3.實施節灌自動化信息化工程。全面建設片區節灌控制中心及田間自動控制系統,集成開發覆蓋灌區、設施配套、管理精細、便捷高效的“一圖三化”片區信息管理系統。推進灌區一張圖,以灌區地形圖為基礎,疊加土地利用現狀、種植結構、水網布局等信息,建立用水數據庫、管理信息庫等,逐步形成縣、市、自治區三級農田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片區運行管理可視可控。推進灌溉自動化,對干渠直開口和斗口實現自動計量和控制,田間灌水實現精準控制、均衡灌水,達到灌區用水全過程精細調度和自動化管理目標。推進管理信息化,根據土壤墑情、作物長勢和氣象變化,應用自動采集、互聯網通信等技術,進行供水調度和適時灌溉,實現節灌、農田管理信息化。推進服務智能化,通過灌區信息平臺建設,實現節灌管理PC端和手機端實時操控,為農戶提供智能便捷化服務,提升灌水效率,降低勞動用工和勞動強度。
(四)完善機制,規范管理。
1.完善水權分配機制。明晰用水戶灌溉面積和邊界,將用水指標分配到田,建立供水臺賬,形成“水權到戶、定額管理、計量到口、管理到戶”的精準管水用水機制。
2.完善水價形成機制。農業水價實行“骨干工程水價+末級渠系水價”的終端水價制度,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考慮供水成本、水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戶承受能力等,合理制定農業用水價格。農業灌溉用水實行定額內優惠、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建立健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
3.完善運行管理機制。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落實運行管護主體及責任,堅持市場化、專業化、信息化路徑,因地制宜探索總承包(EPC+O)、企業集中流轉經營等公司管理模式,推行鹽池縣馬兒莊“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合作管理模式,采取“村委會+聯戶+專人”委托管理等模式,實現工程良性運行。
(五)技術集成,示范推廣。
依托農業院校、科研、推廣等單位技術力量,集成農機農藝、滴灌噴灌、水肥一體等技術,創建一批農作物高效節水栽培示范區。推行控水減肥技術,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規律,推廣深松整地、農藝節水保墑、集雨高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智能管理等技術,實現精準灌溉、高效用肥、增產增收。推廣先進適用種植技術,擴大春秋覆膜種植面積,選育推廣耐旱作物品種。玉米推廣高光效寬窄行播種和干播濕出技術,枸杞推廣寬行移栽技術,葡萄推廣淺溝栽植、傾斜上架和肥水調控技術,蔬菜推廣寬行密植技術,馬鈴薯推廣起壟覆膜種植技術,特色林果推廣寬行密植節水現代栽培技術,促進作物群體結構和質量提升。開展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重點在糧食作物上推廣北斗導航定位播種技術,蔬菜上推廣起壟—覆膜—鋪滴灌帶—移栽一體化機械作業技術,應用推廣新型植保無人機、植保機械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管全程機械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區高效節水農業發展工作。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項目和資金支持,建立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科技廳、農科院、寧夏大學等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財政廳按照規定做好資金保障和監督檢查;自然資源廳負責用地保障;生態環境廳負責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排放監管;水利廳負責用水權改革、水量調配、骨干供水工程建設;農業農村廳負責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項目建設、種植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負責指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鄉村振興局負責指導脫貧地區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林草局、賀蘭山東麓園區管委會負責特色經果林產業建設和技術指導。各市、縣(區)要把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作為農田水利建設的主攻方向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大政策支持。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強財政資金統籌整合,不斷加大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投入,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進一步完善自治區新增耕地跨省域交易、用水權交易、土地出讓收益政策,向高效節水農業傾斜。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參照設施農用地政策,保障高效節水農業配套設施用地。各縣(市、區)要按照年度任務統籌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補助等相關涉農資金,強化高效節水農業項目投入保障;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形成全社會投資建設高效節水農業的氛圍。
(三)廣泛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各種媒介廣泛深入宣傳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重要性、緊迫性,做好相關政策宣講和技能培訓,普及高效節水農業知識,引導基層干部、經營主體、農民群眾轉變觀念,總結推廣各地好做法、好經驗,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督查考核。自治區將推動高效節水農業工作納入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考核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黃河杯”競賽考評的重要內容,加大督促檢查和績效考核力度,建立項目資金與考核結果相掛鉤的激勵機制,嚴格獎罰,加快推進高效節水農業健康發展。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2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