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2025年黑龍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6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5年黑龍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黑龍江期間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搶抓“后亞冬”機遇,持續釋放夏季市場消費潛力,加快構建全域全季旅游高質量發展格局,7月1日至10月8日,實施2025年黑龍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聚焦特色文化旅游全域全季高質量發展,堅持市場化運營、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智慧化賦能原則,構建高品質、多場景、深體驗的文旅融合產品體系,全新升級“避暑勝地·清涼龍江”夏季旅游品牌。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學”全要素供給,實施十大專項行動,進一步豐富“十”大主題線路、“百”場美食盛宴、“千”臺文旅盛事和“萬”種龍江好物,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文旅產業發展,完善涉旅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健全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提振文旅消費動能和活力,構建主客共享全域旅游生態圈,著力打造全國夏季避暑旅游引領區。
二、工作任務
(一)實施“清涼龍江”精品線路升級行動
1.打造“迷人哈夏”主題旅游線路。以第37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為核心載體,圍繞“讓世界聽見哈夏”主線,聯動國際音樂賽事、中外經典劇目展演等多元形態,依托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等城市音樂地標,推出“音樂”主題旅游線路,創新“陽臺音樂會”等沉浸式場景,立體呈現“世界音樂之城”獨特魅力。〔責任單位: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2.打造“避暑康養”主題旅游線路。依托我省優質康養旅游資源,聯動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森工平山皇家鹿苑、扎龍生態旅游區、中國雪鄉景區、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大慶連環湖溫泉景區、興凱湖新開流景區、伊春五營紅松林海景區、七臺河勃利縣元明寒地中草藥小鎮、五大連池風景區、漠河張仲景養生院等,培育宜居宜行宜游宜養的康養旅游品牌。創建若干家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中醫藥局;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3.打造“鄉野逸趣”主題旅游線路。持續壯大縣域旅游品牌,做優“鄉村四時好風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創新方正剪紙、滿族刺繡、蘭西掛錢、北紅瑪瑙、赫哲魚皮畫、勃利黑陶、鄂倫春樺樹皮制作等非遺手工藝品,深度開發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豐富樺樹汁、沙棘汁、藍莓、蔓越莓、冷水魚等鄉野特色產品,構建“農時、農事、農藝”的農文旅創意IP,打造精品鄉村旅游目的地。〔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北大荒農墾集團;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4.打造“民族風情”主題旅游線路。依托齊齊哈爾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哈拉新村、牡丹江中興朝鮮民族文化風情園、佳木斯同江市八岔漁獵體驗區、大慶阿木塔蒙古風情島、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風情旅游園區、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民俗旅游區、大興安嶺呼瑪白銀納鄂倫春民族文化旅游區等景區景點,融合庫木勒節、古倫木沓節、朝鮮族流頭節、那達慕大會等民俗節慶活動,營造“北方民族風情”沉浸式旅游體驗。〔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5.打造“多彩研學”主題旅游線路。圍繞紅色文化、文物歷史、航空航天、冠軍文化等主題,依托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哈工大航天館、中共六大歷史資料館、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黑龍江流域博物館、璦琿歷史陳列館等文博場館和景區,開發精品研學課程和線路,開展跨境研學旅游,遴選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6.打造“嗨翻邊境”主題旅游線路。依托醉美G331邊防路、界江界湖等文旅資源,開通“游中俄界江·宿醉美畫山”界江游新航線,打造“乘船游邊境”等游船新業態。舉辦第二屆黑龍江省邊境(界江界湖)旅游聯盟和G331邊境旅游聯盟、烏蘇里江“闖江湖·美生活”頑客露營季等活動,推出黑龍江界江界湖游釣聯賽、“毅行北境331”等邊境旅游新產品。〔責任單位:有關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7.打造“自游自駕”主題旅游線路。依托哈爾濱運糧河自駕游集散中心,輻射綏芬河中俄自駕游營地、撫遠貝殼沙灘、大慶賽車小鎮、雞西虎頭游客服務中心房車營地、七星山國家森林公園國際汽車營地、伊春五營、鶴崗山野湖、黑河璦琿國際汽車營地、大興安嶺呼瑪爾自駕營地等特色自駕營地,推出飛越331—房車露營體驗之旅、穿越331—龍江邊境自駕之旅、跨越331—中俄自駕友誼之旅等G331沿線自駕游特色產品,構建全域自駕旅游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8.打造“兩極攬勝”主題旅游線路。以第七屆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依托神州北極漠河、華夏東極撫遠,發揮串飛航線作用,打造找北消夏、極地研學、古驛民俗、遇見53°等精品線路,舉辦佳木斯三江旅游節和漠河北極光節等活動,擦亮“一路向北”、“紫氣東來”兩極旅游品牌。〔責任單位: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大興安嶺地區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交通運輸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9.打造“活力賽事”主題旅游線路。發布“跟著賽事游龍江”夏季賽事目錄,重點舉辦哈爾濱國際馬拉松、帆板奧林匹克賽、鶴城國際冰球邀請賽、2025東北亞(中國·牡丹江)電子競技嘉年華、大慶肇源—貴州村超全國賽黑龍江賽區、興凱湖帆板馬拉松和摩托艇比賽、伊春全國冰壺青少年錦標賽、鶴崗森林半程馬拉松、橫渡中俄界江—黑龍江活動、綏化國際青少年越野滑輪賽、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第七屆全國森林自行車賽等生態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激活文體旅活力。〔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體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10.打造“金秋豐景”主題旅游線路。舉辦撫遠蔓越莓采摘季、伊春五花山趕山季、大興安嶺鄉村采摘季等特色慶豐收活動。依托閆家崗農場都市農業綜合體、響水·國際稻米公園、建三江七星旅游名鎮、雙鴨山市稻夢烏蘇農樂園、寶泉嶺現代農業生態園等,打造農業科普研學、生態觀光、田園度假主題線路,體驗農趣,共賞豐景。〔責任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投集團、北大荒農墾集團;完成時限:2025年9月底前〕
(二)實施“歡騰龍江”文旅融合賦能行動
11.推動演藝場景多元融合。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省新劇目調演為核心,舉辦集第7屆哈爾濱國際手風琴藝術周、第20屆薩克斯管大會、鶴城仲夏話劇演出季、歡騰牡丹江文旅消費季、大慶繽紛夏日演出季、雞西興凱湖音樂季、伊春森林電音狂歡季、七臺河萬寶音樂季、黑河“龍江夜宴”界江文旅演藝、“聲動綏化”消夏K歌賽、漠河“尋夢興安”駐場演出于一體的城市演藝集群,打造劇場駐演、街頭快閃、實景沉浸藝術旅游產品,拉動文旅消費增長。〔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12.豐富群眾文化活動供給。組織開展“送歡笑到基層”、“戲曲進校園”、“蒲公英計劃”等惠民文化活動。開展“幸福滿龍江”、第五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廣場舞展演等全省群眾文化品牌活動,辦好全國夏季“村晚”主場和夏秋兩季示范展示點活動,打造更多“近悅遠來”的旅游空間。〔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13.加強文化遺產傳承利用。依托“尋跡爾濱”文物主題游徑,加強中東鐵路沿線文化遺產旅游資源挖掘。舉辦“文物活化季”暨“博物館季”,聯動全省文博場館推出精品展覽和社教活動,推出融合藝術演繹、國潮市集等元素的文物巡游。做好《731》、《生還》首映式活動宣傳,開展好非遺進校園活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14.培育發展多元業態體驗。以新質生產力拓展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打造全感元宇宙、AR歷史街區、城市旅拍、芬多精森林浴等新業態項目,開拓沉浸式光影秀、沿江夜航、主題夜游街區、美食夜市等夜間文娛消費場景,豐富演唱會、動漫展等,辦好第23屆哈爾濱國際啤酒節、首屆太陽島音樂節、草莓音樂節、《遇見·哈爾濱》沿江演藝、蔓越莓音樂匯、到大慶去露營、“消夏狂歡·醉美興安”南北啤酒節促消費活動等品牌活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15.拓展文旅國際交流合作。舉辦第三屆中俄地方文化藝術季,開展“中俄友誼墻”、中俄青少年藝術展演、中俄華彩共游、仲夏夜老電影等活動。辦好第十五屆中俄文化大集,重點培育“東極之光”中俄文化季、牡丹江中俄青少年文化藝術季、中俄界江文化旅游節、“夏之夢”國際青少年美術交流周等沿邊文旅IP,擴大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區成效。〔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三)實施“臻味龍江”煙火尋鮮逛吃行動
16.打造黑龍江特色餐飲體系。挖掘黑龍江特色美食資源,大力培育“名菜”、“名廚”、“名店”。加強對“龍江老字號”美食品牌、飲食類非遺項目的宣傳與保護,傳承黑龍江美食文化和烹飪技藝,擴大“龍菜”品牌影響力。舉辦“龍江美食薈”餐飲促消費活動,鼓勵各地打造餐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提高餐飲供給質量。〔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17.開展“跟著影視去旅游、品美食”活動。鼓勵餐飲企業聯合熱門影視劇推出聯名套餐、主題菜品,借助影視宣發資源植入地方美食文化。鼓勵各地旅游景區、餐飲企業與影視劇出品方、宣發方合作,聯動電影院、景點景區、餐飲企業、支付結算機構等開展“影視+旅游+美食”聯合促消費活動,實現客流相互轉化。〔責任單位: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18.深度開發黑龍江地標美食。推出牡丹江鏡泊湖魚宴、佳木斯三江魚鮮、雞西大冷面、興凱湖大白魚、雙鴨山市赫哲全魚宴、伊春森系菜肴、七臺河龜鍋、綏化肇東小餅、大興安嶺“三餐四季”等美食,舉辦哈爾濱西餐文化節、齊齊哈爾烤肉美食節、大慶坑烤美食季、鶴崗小串燒烤節等美食品牌活動,豐富游客舌尖體驗。〔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四)實施“雅居龍江”住宿品質保障行動
19.打造高端品牌酒店和特色民宿。完善政策激勵,延續納統獎勵政策,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壯大住宿市場主體規模,鼓勵具備條件的本土酒店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積極推動特色民宿建設,加強旅游星級飯店和星級旅游民宿評定復核。〔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0.豐富住宿產品內涵。積極搭建文旅企業與住宿行業共建平臺,鼓勵雙方加強合作,創新“住宿+旅拍”、“住宿+文創”、“住宿+康養”等融合服務模式,促進文旅住宿相互賦能、共同發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1.提升住宿服務質量。指導行業協會發布倡議,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規范經營,組織開展服務技能培訓,提升住宿服務質量,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五)實施“暢行龍江”旅游交通強基行動
22.推進“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建設。提高哈爾濱至俄羅斯及東北亞、東南亞地區航空連通性,強化“經哈飛”中轉聯程保障,開設中轉柜臺,提供便捷中轉服務。加大鐵旅融合支持力度,持續開好“林都號”、“伊春號”高品質旅游列車和“漠河觀極光”、“精彩在鶴鄉”等傳統旅游專列,增開“銀發旅游”列車,加密“龍泰號”旅游包機(專列)。〔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機場集團、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3.加強旅游交通運力保障。做好運力儲備和調度,組織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和地鐵企業做好應急運力儲備,科學安排地鐵、城鄉客運班線、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與鐵路、民航有機銜接。根據需求加大旅游集散中心運力投放,增設區間車、定制客運線路等。加密通景公交線路發車班次,構建公共交通“快旅”模式。〔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交投集團、省機場集團、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24.強化汽車租賃規范便捷運營。拓展全域租車網絡,優化高速公路沿線租車服務點布局。加大車輛投入,在兩站一場、重點景區優先配置高端車型,引導汽車租賃企業在邊境口岸地區增設門店或網點,優化網上預訂、送車、異地還車等功能。〔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交投集團,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25.強化哈爾濱國際旅游集散中心作用。充分發揮黑龍江中俄開放合作牽頭省和哈爾濱旅游集散核心樞紐作用,完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國際旅游服務中心功能,加大宣傳力度使其成為國內游客經我省赴俄羅斯、俄羅斯游客經我省赴國內各地和赴東南亞、東北亞的雙向旅游集散中心。〔責任單位: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廳;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六)實施“潮購龍江”文旅消費煥新行動
26.推動龍江好物品牌提升和市場拓展。以“黑土優品”為引領,開展“黑土多優品,優選北大荒”系列推廣活動。依托“九珍十八品”品牌資源優勢,推動新業態“森林茉茉”茶飲高端品牌拓展市場。開展“龍江好物全球行”活動,持續擴大龍江好物國際影響。〔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省商務廳、省農投集團,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7.拓寬俄羅斯商品銷售渠道。依托中俄博覽會、哈洽會等重要平臺,開展中俄企業對接洽談等經貿活動。依托省邊民互市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全國收購企業信息庫,引導邊民和商戶通過平臺發布市場供需動態信息,拓展俄羅斯商品銷售渠道。〔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8.提升龍江禮物創意設計水平。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龍江非遺等資源,打造“黑龍江禮物”等龍江文創品牌。以創意設計驅動康養品牌建設,支持企業開發礦泉水、蘇打水、樺樹汁、沙棘汁等康養產品。〔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北大荒農墾集團、省農投集團、省旅投集團,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9.加大文旅消費惠民力度。支持各市(地)推出文旅消費券、消費滿減等優惠措施,舉辦“消夏不夜生活月”促消費活動。實施“百城百區”、“百城千站”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聯合旅游線上平臺、金融機構等針對景區門票、酒店住宿、文化娛樂、交通出行等推出消費惠民補貼。〔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七)實施“滿意龍江”旅游服務提質行動
30.打造優質旅游體驗。開展導游職業服務技能練兵活動,實施精英導游進階培養,打造金牌導游、“精講大師”等服務品牌。發揮“文旅體驗官”、“首席文旅服務官”作用,實施早介入、早改進全覆蓋式體驗監督。持續實施“十大監管護游行動”,持續推行“十大涉旅行業誠信自律公約”,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責任單位: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31.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服務。落實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推出更多優質入境旅游線路和服務。落地中俄跨境無障礙人工智能項目,實現語言、支付、通關等場景智能化升級,支持更多優質商戶成為離境退稅商店,推廣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實行邊境旅游異地辦證即時受理、即時審批、即時制證。〔責任單位:省公安廳、黑龍江出入境邊檢總站、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2.優化智慧旅游服務水平。加快“人工智能+文旅”等智慧化場景應用,升級“一鍵玩龍江”小程序,豐富各地展示平臺,建設智慧景區,開發VR/AR沉浸式旅游、智慧導覽、云旅游等應用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智能導游等智慧服務。推進黑龍江智慧旅游平臺數據接入,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加強3A級以上旅游景區5G網絡覆蓋,優化“智慧導游”AI智能問答服務,提升數字人導游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龍江森工集團,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3.推出涉旅公共法律服務。開展“公法伴游·四季無憂”公共法律服務活動,選擇有條件的重點景區配套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詢、糾紛化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指引等涉旅法律服務。在“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設立旅游專席,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法律咨詢。開發活動主題二維碼,設置就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導引、“12348”一鍵撥號及涉旅法律法規檢索等功能,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舉辦“大美龍江,無法不美”文旅普法活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與文化旅游發展相互促進。〔責任單位:省司法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八)實施“優享龍江”旅游設施優化行動
34.實施A級旅游景區提升工程。指導A級旅游景區全面開展強基煥新升級建設,加強景區內部道路、標識標牌、導覽系統、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改造,推出一批高等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旅游載體。推動五營紅松林海景區、橫道河子林海雪原旅游區、撫遠黑瞎子島旅游景區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慶環連環湖度假區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5.開展旅游廁所專項整治。開展全省旅游廁所全面普查,推動各市(地)旅游廁所質量等級評定,加強旅游廁所監管,提升旅游廁所智慧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6.強化旅游通信保障。按需提升景區及道路移動網絡覆蓋質量,對78處景區及通景公路進行網絡升級,進一步提高移動網絡覆蓋質量。〔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九)實施“安游龍江”市場監管護航行動
37.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針對冬季冰雪旅游市場突出問題,實施“冬病夏治”。持續開展旅行社服務質量保證金交納、責任險投保和實際經營地址“三項核查”。開展整治旅游行業導游亂象、強制消費工作,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查辦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依托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監管平臺,結合旅行社信用評價情況,加強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對旅行社實施分級分類和精準監管。〔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公安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38.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涉旅行業市場監管,重點治理旅游景區、住宿、餐飲、購物等涉旅區域場所虛假宣傳、不明碼標價、缺斤短兩等問題,嚴厲打擊涉旅企業制售假冒偽劣旅游產品、價格欺詐、計量作弊、仿冒混淆、商業賄賂等違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黃牛倒票”、侵權假冒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黑龍江出入境邊檢總站,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39.提升涉旅投訴辦理質效。深化“大數據+網絡化”和“互聯網+監管”舉措,定期公布旅行社投訴排名,建立健全涉旅投訴處置、回訪、預警工作機制,做到投訴處置“不隔夜”。完善涉旅投訴“先行賠付”制度,及時回應和解決游客投訴舉報問題。暢通12345熱線訴求反應渠道,健全快速處辦機制。強化監管執法,加大“訴轉案”力度,加強行刑銜接。〔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營商環境局、省公安廳、黑龍江出入境邊檢總站,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40.加強涉旅領域安全生產。深入開展文旅領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年活動,加強對旅行社包車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加強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嚴防涉旅安全事故。〔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消防救援總隊、黑龍江出入境邊檢總站、省市場監管局、黑龍江海事局、省氣象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十)實施“大美龍江”全球品牌營銷行動
41.構建多維聯動傳播體系。圍繞“+旅游”打造宣傳營銷新模式,以“跟著電影去旅行”、“跟著微短劇去旅游”為主題,推動文旅與視聽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打造更多“視聽+文旅”成功案例。開展全域文旅宣傳,推進“拍在黑龍江”一站式拍攝平臺建設。〔責任單位: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42.擴大國(境)外宣傳影響。積極開展文旅海外宣傳,擴大與周邊國家合作,暢通與俄羅斯、日本、韓國、沙特等國家間合作渠道,持續推進東南亞避暑客源市場開發。加深與香港、澳門等旅游項目合作,開展香港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旅游團”、俄羅斯中小學生“探密奧運冠軍城”招徠活動,提升旅游品牌國際市場知名度。〔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43.拓展國內宣傳矩陣。深化與國內主流媒體、在線旅游平臺和新媒體合作,形成多平臺多維度流量覆蓋。打造《松花江畔的姑娘》等音樂旅行IP。持續開展“歌聲里的黑龍江”、“故事里的黑龍江”等傳播活動。聯合航空、鐵路、公路服務區等相關企業,精準布局游客出行全場景,開拓文旅宣傳新陣地。〔責任單位: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相關成員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機場集團、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44.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快捷處置并嚴厲打擊惡意抹黑、關聯炒作、傳謠造謠、“地域黑”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及時通報預警敏感網絡信息。〔責任單位: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三、政策措施
45.落實“引客入省”獎勵。優化完善《黑龍江省鼓勵旅行社“引客入省”旅游獎勵辦法》,提高旅行社“引客入省”積極性。〔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46.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建立常態化金融對接機制,深化金融服務,推動全省銀行機構加大金融對夏季避暑旅游相關市場主體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47.落實促消費政策。推動落實《黑龍江省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舉辦“夏慧消費”促消費活動,鼓勵打造首店、首展,支持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四、保障機制
48.健全省市協調機制。完善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扁平化指揮機制,發揮各市(地)旅游工作聯席會議職能,形成高位推動、全局謀劃、要素整合、部門聯動、政策協同的齊抓共建合力。〔責任單位: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49.開展省市聯動執法。成立省級執法工作專班,開展重點區域、重點線路執法巡查,指導伊春、黑河等重點旅游區域,建立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聯合查處跨區域、跨部門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
50.建立閉環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嚴真細實快”工作要求,用好“四個體系”閉環工作落實機制,實施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對賬銷號、閉環管理。深入復盤總結,對各地各部門工作成效進行綜合評估。〔責任單位:省旅游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時限:2025年10月8日前〕